戈尔巴乔夫逝世:“我也许有错,但绝没有谎言”
2013年8月8日,许多通讯社和媒体发布了一条通告:“‘苏联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总统去世。’他享年八十二岁。”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安德烈·卡尔普柳克给我打来电话。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我常给您打电话,但这个电话,请相信,是不同寻常的。”
我感觉到他声音中含着一种笑意。
“也就是说有不同寻常的缘由给您打电话。”
“你要讲什么?”
“是这样,俄通社报道说,戈尔巴乔夫去世了,在圣彼得堡。我不相信。”
“我也不信。”我回答。我们俩哈哈大笑起来。
以上选自《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开篇就是“我是怎么被埋葬的”,惊心动魄。
昨晚,戈尔巴乔夫“正式”去世,终年91岁,将被安葬在莫斯科西南部的新圣女公墓。
说起戈尔巴乔夫,很多年轻人估计没多大印象,知道他名字的,也是因为他是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并因为他的“无能”,导致苏联解体。
可当我们了解了苏联历史,或者读懂了戈尔巴乔夫,就会发现,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此单一,他并非传说的那么“无能”。要知道,当时苏联,不可谓不强大;社会控制,不可谓不严密……只要戈尔巴乔夫狠下心,那么苏联或许依然存在。
但他还是选择了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
1991年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左)在一次特别会议上,手持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右)交给他的速记笔记。
或许在有些人眼中,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叛徒”。在前苏联国内,被称为改革派、自由派的很多人却鄙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扰乱了前苏联原有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理论指导下,提出的急于求成的改革,最终导致了前苏联的解体。
但同样有人并不这么认为。戈氏被称为红色帝国的终结者,主动拥抱了市场经济、法治和民主自由。同时代的老布什、科尔、撒切尔夫人对其都有很高评价,毫不吝啬地将之称为世纪伟人。
戈尔巴乔夫尽管并未打算要摧毁苏联和苏共,但是他的政策和力量导致了这个结果,他终结了苏联,改变了世界。
·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戈尔巴乔夫,让他成为改变苏联的关键人物?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出生于苏联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利里沃利诺耶村,那是一个没有电的村庄......
他的祖父和外祖父都不经审判,要么被流放、要么遭逮捕,他爷爷的5个孩子只活了他爸爸和一个叔叔;
斯大林时代的种种灾难,在戈尔巴乔夫幼小的心中烙下了强烈的印记,他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到集体农庄制度是多么不公正;
有幸入读莫斯科大学后,在如饥似渴吸收知识的同时,他也发出“教育体制似乎千方百计地防止我们学会批判思考”的哀叹,当老师在课上朗读斯大林著作原文的时候,他向老师指出“机械朗读是对学生的侮辱”.....
可以说,他从年轻时期就立志改变苏联。
1952年,戈尔巴乔夫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80年10月,升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85年,苏共迎来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书记。54岁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最有权势的男人——并迅速开始与过去决裂。
1987年5月27日,东柏林舍恩菲尔德机场,戈尔巴乔夫(左)和时任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互相亲吻。
· 回望历史,不禁要问:戈尔巴乔夫如何回望自己的一生?
戈尔巴乔夫如何爬到苏联官僚机器的顶峰,又一脚踹开这个机器?所谓经历造人,知人论世,戈尔巴乔夫在人生中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而不是那种选择?
他曾为国家带来自由的希望,终结了苏联,然而俄罗斯“乌托邦”的梦魇仍在继续。他在有生之年怀着希望,又亲眼看着希望的破灭,如今他已离世,让人不胜唏嘘。
作为苏联解体最重要的当事人,关于他的中文版图书非常少,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戈尔巴乔夫生前执笔亲撰的两部回忆录:《苏联的命运: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孤独相伴: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戈尔巴乔夫说,我的《回忆录》“也许有错误,但绝没有谎言”。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改造者,戈尔巴乔夫诉说历史的角度天然地与众不同,因此这是一份理解过去、镜鉴未来的重要一手资料(含大量首次曝光的珍贵照片)。
这两本书是戈尔巴乔夫一生的亲自诉说,诸多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内幕,值得一读,很好看,目前很多渠道已经断货,所剩无几。感兴趣的朋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苏联解体三书”):
▍延伸阅读